我校应邀参加2024中华职业教育上海论坛

发布时间:2024.05.21阅读次数:

5月19日,2024中华职业教育上海论坛在沪举行。论坛以“技术变革·产教融合·区域合作: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为主题,由上海中华职教社主办,上海市职教协会、华东师范大学职成教所、上海市教科院职教所协办,远播教育集团支持。来自部分国家,港澳台及长三角等地区的教育界、科技界、产业界等方面代表共500余人参会。我校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副校长王国勤应邀参会。


11.png


本次论坛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等形式,围绕“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类型化、现代化、国际化与一体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探索与创新”“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三个分议题,深入探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下职业教育的使命与担当,探究新质生产力与职业教育间的紧密联系,探索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下职业教育的创新路径,以及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新型技能人才的有效方法。


22.png


上海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通出席开幕式并为“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政策研究中心”揭牌。该中心由上海中华职教社与上海市教科院合作共建,旨在更好助力上海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发挥龙头带动和示范引领作用,为深入推进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33.png


民建中央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省中华职教社主任洪慧民应邀出席论坛并致辞。他表示,论坛的举办为沟通地区职业教育搭建了交流互鉴的新平台,既是沪苏浙皖四地深化合作的重要举措,更是贯彻落实《关于持续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的务实行动。


44.png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委主委、陕西中华职教社主任李忠民与全国政协常委、十三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上海中华职教社原主任周汉民共同发布《2023上海职业教育事业蓝皮书》。该书梳理了上海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总体情况,是上海中华职教社发挥智库作用,积极为政府宏观决策建言服务的重要载体,至今已连续编撰了十年。


55.png


周汉民致辞,他表示,本次论坛是上海中华职教社应时应势倾力打造的又一个“中华”项目,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职业教育工作战略部署和国家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的具体行动。未来将充分发挥“三性”优势,紧扣国家战略需求,拓宽多方交流协作,答好“实实在在把职业教育办好”的时代答卷。


66.png


上海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市总商会常务副主席王霄汉出席并致辞。他表示,论坛的举办为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拓宽路径,促进了职业教育的技术传播、人才交流、标准互认和文化互通,探索打造了具有标杆和示范意义的国际化协作品牌。


77.png


上海市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胡卫主持开幕式和主旨论坛。他认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为引领,未来产业为方向。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关键是要深化产教融合,畅通教育链、科技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的良性循环。既要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也要培养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


88.png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上海中华职教社副主任孙真荣,上海市人社局副局长谭友林,上海市台办副主任阳礼华,上海市教科院院长桑标共同发布《上海职业教育(2022)》。该书作为年鉴类系列灰皮书,汇集了2022年度上海职业教育的重要文献和工作成果。


99.png


主旨论坛上,周汉民作《职业教育的时代作为》主旨演讲;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褚君浩作《智能时代背景下的职业教育》,上海财经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徐飞作《新质生产力与职教高质量发展》,全国劳模、全国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胡双钱作《弘扬工匠精神 铸造民机伟业》,以及有关专家作了关于《英国职业教育:适应学业、产业、就业的人才培养体系》演讲。专家的演讲紧扣产业前沿话题和社会关注热点,引起了现场听众的广泛共鸣和热烈回应。


10.png


圆桌对话环节,沪苏浙皖职教社代表共同围绕“深化沪苏浙皖中华职教社长三角一体化合作发展”话题,从职教社事业传承者角度,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践行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跳出职教办职教,以及在实现长三角职业教育一体化过程中需率先突破的关键点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111.png


三场平行论坛中,来自港澳台及长三角地区教育界、产业界的26位嘉宾,围绕长三角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产业人才需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议题进行深度探讨,分享真知灼见。


12.png


王国勤副校长表示,通过此次论坛,不仅对职业教育在中国式现代化中的使命与担当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对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充满了信心和期待。同时也深刻认识到,作为一所应用型高校,今后要进一步强化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实现学校教育与产业发展的“同频共振”,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作出积极贡献。(党委宣传部供稿